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农技服务 >
洛阳市2021年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趋势预报

发布时间:2021-03-03 来源:市植保站 【字体: 分享到:

根据小麦病虫草害越冬基数、当前发生情况,结合小麦苗情、品种布局及抗性,参考历年测报资料、春季气象预报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我市小麦中后期病虫草害为偏重发生,部分病虫局部重发生,总体发生程度将重于上年。预计总发生面积1400万亩次。主要病虫害有麦蚜、麦蜘蛛、吸浆虫、粘虫、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茎基腐病及杂草等。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小麦锈病、赤霉病、麦穗蚜、一代粘虫等有流行暴发风险。

一、相关因素分析

1、小麦播种基础和苗情

全市小麦种植面积为362.29万亩,较上年增加3.22万亩。由于去年麦播土壤墒情适宜,加之深耕深翻、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目前苗情普遍好于常年。据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月18~22日调查,全市362.29万亩小麦,一类苗面积113.97万亩,占麦田面积的31.46%;二类苗187.23万亩,占51.68%;三类苗61.09万亩,占16.86%。全市苗情基础较好,一、二、三类苗比例31:52:17,明显好于常年同期27:49:24,全市一、二类苗面积共301.2万亩占83%。但还存在个别地块群体偏大、麦苗旺长、轻微冻害等问题。

2、小麦品种布局和抗性

小麦主栽品种播种面积为:豫麦49-198有 42.2万亩,周麦22号24万亩,洛旱6号25万亩,周麦27号22.1万亩,百农207号16.6万亩,众麦1号13.08万亩。我市小麦品种形成了水地以豫麦49-198、周麦、百农207、众麦系列等品种为主,旱地以洛旱系列如洛旱6号、洛旱7号等为主的合理品种格局。其中豫麦49-198、周麦22、百农207对条锈病具有一定的抗性,众麦1号对蚜虫有一定的抗性,其它主导品种对赤霉病、叶锈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虫害的综合抗性较差。

3、春季天气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局预测,预计今年春季(3~5月)全市季降水量偏少0~2成,西南部150~180毫米,其它区域100~130毫米;平均气温偏高0~1℃,西南部13~14℃,其它区域15~16℃。预计3月中旬后期-下旬前期、3月底-4月上旬前期、4月中旬前中期,可能出现倒春寒天气和晚霜冻天气。

3月份:降水量偏少0~2成,全市20~30毫米;平均气温偏高0~1℃,其中,北中部、南部8.5~9.5℃,西南部7~8℃。

4月份:降水量偏少0~2成,西南部45~55毫米,其它区域25~35毫米;平均气温偏高0~1℃, 北中部、南部15.5~16.5℃,西南部13.5~14.5℃。

5月份:降水量略偏多0~2成,西南部90~110毫米, 其它区域60~80毫米;平均气温偏高0~1℃, 北中部、南部21.0~22.0℃,西南部18.0~19.0℃。

4、当前病虫发生情况

据各县(市、区))植保站近日调查,目前我市麦田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平均市尺单行有虫16头,低于去年的50头,最高600头,高于去年的400头,均低于前年的40头和700头;麦蚜平均百株蚜量4.3头,低于去年的4.5头,最高33头,高于去年的20头,均高于前年的0.8头和2头;纹枯病平均病株率1%,低于去年的2.5%,最高21%,均低于前年的2.9%和32%;孢囊线虫病宜阳县平均病株率2%,最高10%,与去年和前年相当。

总体来看,春季降水偏少,比较有利于虫害的发生。目前田间土壤墒情适宜,随着春季气温快速回升,红蜘蛛、蚜虫繁殖速度加快,虫口密度会快速上升;高水肥地田间湿度偏大,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也会快速扩展蔓延。另外春季气温变化大,出现倒春寒、晚霜冻的可能性较大,会降低小麦自身抗性,加重病虫危害。

二、小麦病虫草害发生趋势预测

1、小麦红蜘蛛:偏重发生。水浇地以麦圆蜘蛛为主,丘陵旱地以麦长腿蜘蛛为主,盛期在3月中旬~4月中下旬。预计发生面积185万亩次。预测依据:(1)冬前和当前田间虫量低。据全市冬前调查,平均市尺单行虫量6.93头,分别低于上年和前年的11.8头和8头;近日调查,平均市尺单行有虫16头,低于去年的50头,最高600头,高于去年的400头,均低于前年的40头和700头。(2) 3~4月份平均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少对麦蜘蛛发生为害有利。(3)随着春季气温快速回升,麦蜘蛛繁殖速度加快,虫量会快速增加,危害也将加重,后期加强监测,注意及时防治。

2、麦蚜: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苗蚜发生盛期在3月中旬~4月中旬,穗蚜盛期在4月下旬~5月中旬。预计发生面积280万亩次。预测依据:(1)发生基数低。全市冬前调查,平均百株蚜量0.89头,低于上年的2.68头和前年的2.5头;近日调查,平均百株蚜量4.3头,低于去年的4.5头,最高33头,高于去年的20头,均高于前年的0.8头和2头。(2)3~5月份平均气温略偏高,3月份、4月份降水量略偏少,对苗蚜、穗蚜发生有利。(3)穗蚜是我市小麦上的常发重发害虫之一,繁殖系数高,常年偏重发生的概率大,是后期麦田重点防治对象。

3小麦纹枯病:中度发生,灌区麦田、稻茬麦及氮肥过高的部分田块偏重发生。发生盛期在3月中旬~4月中下旬,预计发生面积115万亩。预测依据:(1)发生基数低。冬前调查,全市平均病株率0.33%,低于上年和前年的0.37%和4.1%;近日调查,平均病株率1%,低于去年的2.5%,最高21%,均低于前年的2.9%和32%。(2)目前土壤墒情适宜,有利病菌侵染及病害扩展蔓延。(3)纹枯病是我市麦田常发性病害,土壤菌源充足,加之小麦群体大,田间郁闭,水浇地麦田小气候对该病发生有利,要提前做好喷药预防。

4、小麦白粉病:中度发生,稻茬麦、低洼高水肥田、高感品种田偏重发生。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5月中下旬,预计发生面积85万亩。预测依据:(1)常发性病害,菌源充足。(2)小麦生长后期高水肥、群体大麦田,田间郁蔽,加之5月份高温高湿的气候有利其扩展蔓延。(3)目前种植的大多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抗性一般或较差,有利白粉病发生危害。

5、小麦条锈病:偏重流行风险较大。预计发生面积100万亩,盛期在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预测依据:(1)小麦条锈病属大区域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受气候因素影响大,一旦有菌源传入,遇到感病品种和适宜田间小气候,将会快速侵染和扩散。(2)据全国农技中心和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通报,今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早、范围广、发生重,总体病情重于上年和常年。(3)目前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抗病性不强,所以必须加强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及时发布中短期预报,指导科学防控。

6、小麦叶锈病:偏重发生,局部重发生。发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预计发生面积100万亩。预测依据:(1)该病是常发性病害,2015年在我市大发生,近5年发生面积也较大,田间菌源充足。(2)5月份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孢子繁殖和病菌扩展蔓延(3)目前种植的小麦品种多数抗性一般或较差,有利该病发生流行。

7、小麦赤霉病:气候性病害,发生程度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有偏重流行的风险。发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预计发生面积70万亩。预测依据:(1)我市每年赤霉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且我市种植制度多为小麦与玉米连作,造成赤霉病菌不断积累,田间菌源充足。(2)小麦抽穗扬花期,若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气且持续3天以上时偏重流行风险高,应加强监测,结合天气预报及时发布中短期预报和防治警报。

8、一代粘虫:属于迁飞性、暴发性害虫,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外来虫量和气候条件,局部有偏重发生风险。发生盛期在4月下旬~5月中旬,预计发生面积35万亩。近年来一代粘虫总体发生不重,但5月份降水偏多,容易诱发北迁粘虫降落,要注意加强田间监测,做好防治指导,严防粘虫暴发成灾。

9、吸浆虫:偏轻发生,局部中度或偏重发生。成虫羽化盛期在4月中下旬,预计发生面积20万亩。田间分布极不均匀,不同地块、不同品种间为害差别很大。据麦播前挖方调查,全市平均单方有虫0.2头,低于去年的0.6头和前年的0.8头。尽管全市吸浆虫总体发生呈下降趋势,但偃师个别地块最高每小方有虫达到5头,也存在暴发成灾潜在危险,各地仍需高度重视。

10、麦叶蜂:中度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发生盛期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常发性害虫,虫源较多,对气候适应性强,易在局部成灾。

11、地下害虫:偏轻到中度发生,局部地块偏重发生。发生盛期在3月中下旬~4月中旬,预计发生面积60万亩。预测依据:(1)基数下降。去年麦播前全市挖方调查,平均每样方有虫0.9头,较上年1.3头减少0.4头,折合亩虫量632头,较上年837头减少205头。(2)部分秸秆还田、土壤处理不到位地块发生较重。(3)金针虫近年在局部地块上升明显,各地应引起重视,加大防治力度。

12、麦田杂草:中度发生,部分地块偏重发生。优势种为猪秧秧、播娘蒿、荠菜、婆婆纳、泽漆、宝盖草、麦家公、野燕麦、节节麦、雀麦、看麦娘、早熟禾、麦瓶草、王不留行、田旋花等。发生盛期在3月份,预计发生面积245万亩。预测依据:当前基数较高,近日调查,一般地块每平方米有杂草15~50株,严重地块达105~300株,个别高密点达600株。随着气温回升,水浇地麦田杂草会快速生长,重发地块要抓紧防治。

13、其它:小麦茎基腐病、秆黑粉病、叶枯病、根腐病、全蚀病、孢囊线虫病、灰飞虱、潜叶蝇在局部田块会有不同程度发生;腥黑穗病、黄矮病、黑胚病、散黑穗病等零星发生。

各地应依据天气实况及当地病害、虫害发生实情,搞好监测预警,及时指导群众做好防治。

责任编辑:吕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