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农技服务 >
麦播期地下害虫发生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1-09-18 来源:市植保植检站 【字体: 分享到:

为准确掌握地下害虫分布区域和密度变化等相关数据,科学指导麦播期地下害虫防治,九月上旬各县(区)植保部门对辖区内地下害虫进行挖方调查。全市在水、旱地不同作物茬口、不同土质田共挖土946样方,其中有虫390方,虫方率为41.2%,低于去年同期的44.1%,也低于前年同期的47.1%,虫方率近五年呈现下降趋势;共挖到地下虫1028头,平均每样方有虫1.08头,折合亩虫量为724头,高于去年同期的0.9头和632头,均低于前年同期的1.3头和837头。

从地下害虫分布看,以洛龙区、偃师区、孟津区虫口密度较大,平均每亩混合虫量达1000头以上;宜阳、栾川县亩虫量较低,为200头以下。从地下虫种类看,蛴螬、金针虫、蝼蛄分别占75.2%、23.7%、1.1%,蛴螬仍是优势种,其中蛴螬占比较去年下降9.9个百分点,金针虫则上升10.8个百分点,蝼蛄下降0.9个百分点。从不同作物茬口看,瓜菜、果树、红薯、玉米、花生、豆类有虫方率较大。从不同土质看,沙土地有虫方率较大,壤土地次之、粘土地较少。

我市夏播作物以玉米、花生、大豆等为主,加上近年普遍实行秸秆还田,未腐熟的有机质适宜地下害虫繁殖为害;部分地区秋播深耕面积较小,种子

包衣拌种质量差,对土壤中地下害虫防治效果欠佳;市气象局气候预测, 10月~11月份气象条件对地下害虫活动无明显不利影响。以上条件易造成土壤中虫量积累,若不及时防治,将对小麦生长造成较重为害,各地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小麦播种期是防治地下害虫的关键时期,要紧紧抓牢这一有利时机,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各县(区)要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和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争取以乡、村或种植大户为单位,统一使用大中型植保机械包衣拌种和土壤处理,切实做好麦播期地下害虫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减轻地下害虫为害损失。

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地下害虫轻发生区,可用50%辛硫磷或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量0.2%拌种,拌后堆闷3~4小时,晾干后再播种。

2、土壤处理。地下虫发生密度高的田块,应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5%毒死蜱颗粒剂2~2.5公斤,拌适量细干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以上药剂和杀菌剂戊唑醇、氰烯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各按各量混合拌种,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对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等起到预防控制作用;另外,拌种时,也可以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碧护等诱抗剂和生长调节剂一起处理种子,促进小麦出苗、生根、分蘖和健壮生长,提高小麦植株抗逆能力。


责任编辑:吕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