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策
政策解读
部门 | 媒体 | 图解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据《河南省推进生态农场建设实施方案》,2024年4月,洛阳市农业农村局下发了《洛阳市推进生态农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方案》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编制背景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六部委出台的《“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对生态农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生态农业的有效抓手,生态农场通过践行“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整体规划系统布局,形成稳定可持续的生产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是生态农业落地实践的具体体现。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2年印发了《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拟建设1千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万家地方生态农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生态农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的通知》(豫农文〔2022〕85 号)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态农场发展到300家以上,国家级生态农场达40家以上。编制《方案》,对于落实上级政策,加快我市农业绿色转型,推动农业生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二、编制过程

按照农业部、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的工作部署,我市2022年开始开展生态农场申报推荐工作。对符合申报条件,由农场主体申请,县、市农业农村部门踏查推荐,省、部评价,向社会公示后,授予国家级、省级生态农场称号。截至2024年,我市已推荐成功申报省级生态农场10家,其中孟津洋丰果业有限公司和伊川德泽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

为更好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省生态农场发展目标,结合我市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农场申报情况,经多次深入县区调查,我市符合生态农场申报主体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数量比较多,基础较好,但就生态农场建设的特殊要求来看还存在一定差距。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过认真研究,向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开展市级生态农场评价工作,为申报更高级别的生态农场储备资源。2024年4月,市农业农村局下发了《洛阳市推进生态农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洛农〔2024〕26 号)。

三、《方案》主要内容

《方案》共分三部分。其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申报程序包括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建设管理,《方案》还提出了其他要求。

《方案》发展目标提出,至2025年,计划创建市级生态农场30家以上、省级生态农场15家以上、国家级生态农场4家以上。让生态农场建设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

《方案》申报程序规定了申报条件、申报程序和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拟申报的农场提供了详细的说明,指导申报农场按照程序准备资料并提交审验。《方案》公布了审核程序,使整个申报过程公开透明。《方案》提出了生态农场建设要总结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构建生态农业监测体系、探索生态农业扶持政策、宣传推介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

四、《方案》主要亮点

一是明确了生态农场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提出了明确发展目标。三是指出了生态农场申报的必备材料。四是推介了一批绿色优质农产品参加全省生态农场产品展示会。

在《方案》的指导下,2024年筛选出一批条件成熟的经营主体,目前正在按照市级生态农场建设要求进行评价。同时向省推荐了7个农场,也在审核评价中。至2025年,我市生态农场将具有一定数量规模,显现出生态农场对保护农业生态、提高生态意识、了解生态技术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五、解读机构

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解读人:徐义军 王霞辉   联系方式:63331650



2024-04-05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日前,市政府正式出台《洛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48万亩,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7.55万亩,有力保障了全市粮食连年稳产丰产。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28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内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03.55万亩;到2030年年末,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将达到33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内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149.55万亩。

“根据国土资源调查数据,全市耕地面积519.96万亩,人均尚不足1亩地,加之耕地质量偏低、水资源总量不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势在必行,潜力巨大。”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红艺表示。在规划期内,我市将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累计投资54.85亿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那么,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在哪儿?概括来说,就是“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防灾能力强”。按照《规划》,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所有县区,将优先选择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进行建设,通过统筹实施田、土、水、路、电、林、技、管等综合治理,更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作为豫西丘陵区,洛阳高标准农田怎么建?《规划》根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水土条件等因素,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划分为河川区、山丘区两个区域,以提升粮食产能为中心任务,以农田旱涝保收和宜机化为基础,分别确定不同区域的重点建设任务。

高标准农田是粮食生产的潜力所在。《规划》对严格高标准农田保护利用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优先及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同时,坚持良田粮用原则,积极引导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健全农民种粮激励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建设任务

> 农田平整

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河川区满足规模化经营和大型机械化生产需要,宜机化率达到100%;山丘区基本符合中型农机作业田块要求,坡耕地梯田化率不宜低于90%,宜机化率不低于90%。

> 农田土壤治理提升

因地制宜实施退化土壤治理、障碍土层改良和土壤培肥,提高耕地质量。河川区耕地质量等级不低于4等,山丘区不低于4.5等。

> 农田水利

河川区以旱涝保收为重点,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75%,适度规模化推广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山丘区以旱能浇为基本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不低于75%,因地制宜推广“五小水利工程”拦蓄雨洪资源互为补充工程模式。

> 田间道路

河川区适应大型农机具农田作业要求,机耕路宽度4米至6米,田间道路通达率达100%;山丘区满足中型农机田间作业要求,机耕路宽度4米,田间道路通达比例不低于90%。

> 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结合周边生态林、防护林、环村林防护条件,因地制宜种植生态防护林,河川区农田防护控制率不低于90%;山丘区要通过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提升水土保持和防洪能力。

> 农田输配电工程建设

适应农田灌溉、农业机械作业及数字化农田作业等用电需求,与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工程相结合,河川区和山丘区农田高低压电力配套率均要达到100%。

> 科技措施

 按照农田现代化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大力引进、应用、普及良机、良种、良法,科技普及率均要达到100%。

相关文件:洛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洛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2021-2030年)的通知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