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国家统计局洛阳调查队发布, 2024年洛阳市粮食产量达249万吨,较上年增加8.11万吨,同比增长3.36%;夏粮产量122万吨,同比增长6.83%;秋粮产量127万吨,同比增长0.22%,且夏、秋两季总产、单产实现齐增!
“2024,我市粮食生产一路走来,是在诸多有利、不利因素叠加交织,全市上下战天斗地,齐心协力,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取得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市农技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张向召深有感触地说。
抓生产,全过程技术指导服务
提前谋划早部署,全面落实开好局。在具体操作中,市农技中心总是把方案做到事前,尤其在粮食生产关键环节,当好参谋,提早出台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全市粮食科学生产。适时印发《2023-2024年度洛阳市麦播技术指导意见》和《洛阳市2023-2024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春节前,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小麦苗情、土壤墒情、病虫草情调查,科学制定《2024年洛阳市小麦春季管理意见》下发到各县,并要求各县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春季管理意见。节后上班,立即组织农技人员分三组奔赴新安县、宜阳县等地田间地头,开展小麦苗情调查,动员广大农户加强小麦管理,确保春季田管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田。并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小麦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月份,下发了《2024年洛阳市小麦后期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做到小麦一天不收获,技术指导一天不放松,奋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在秋粮生产季节,中心又印发《洛阳市2024年春播作物技术指导意见》《洛阳市2024年秋粮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秋粮作物趁墒播种技术指导意见》《关于应对干旱天气的秋作物播种技术措施》《洛阳市2024年秋粮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意见》《雨后秋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洛阳市2024年秋粮后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指导意见》等多项技术指导意见,从选用优良品种、整地保墒、配方施肥、适时(抢墒)早播、合理密植、抗灾减灾等方面做好全面技术指导。指导市、县、乡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开展田间技术指导,真正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抓减灾,减灾就是增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在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风险持续扩大,面对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在去年麦播和麦收期间,市农技中心多次会同气象部门分别召开三秋、三夏联合会商会,平时也积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第一时间获取异常天气信息,适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出应对应变措施,尽早落实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措施。例如,2023年,针对12月中旬的降温降雨过程,以及去年1 月 31 日到 2 月 4日持续阴雨雪天气,及时出台《关于应对雨雪降温天气抓好麦田管理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持续阴雨雪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针对灌浆后期的大风和干热风天气,及时印发《关于小麦倒伏应对补救的技术指导意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
在去年5月中旬灌浆后期,全市遭遇大风和干热风天气侵袭,中心及时印发《关于小麦倒伏应对补救的技术指导意见》,同时第一时间组织农技人员分组奔赴各县进行情况调查、分类技术指导、抢时收获等工作;成立机收应急服务队,设立24小时机收服务热线电话、跨区接待服务站14个等,积极协调解决群众收割、秸秆综合利用等困难,确保颗粒归仓。
“试验示范树在前,引领农民多赚钱!”
2024年,市农技中心在宜阳县韩城镇建设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示范方。在示范方内,技术人员针对晚播麦田采取了6项关键技术即选择良种+合理配方施肥+适当增加播量+控制播深+狠抓早春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同时注重与科研院校和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为一体的农技推广体系。
为此,去年4月20日还专门召开旱地小麦观摩会,特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刘录祥等专家围绕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现状、春季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培训,观摩会的召开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玉米、谷子、红薯生产上,中心在多个县区,设立多个示范方,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后经专家对示范方测产验收:孟津区吉利街道冶戍社区玉米单产提升示范方单产达到984.5公斤;汝阳县内埠镇谷子新品种示范方谷子单产达到627.5公斤,再创河南省示范方高产纪录;汝阳县内埠镇红薯示范方通过单膜覆盖实现了红薯“一年两收”的种植方法,实现了早栽早上市高效益的目的,每亩红薯产值轻松过万。
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素养,市农技中心党委一班人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通过引入更多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着力培养一批适应产业发展、提升农业效益、满足时代要求的“新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是开展送科技下乡,“百站包万家”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等活动,通过进村入户、田间会议,发放明白纸等指导农民落实好小麦生产关键技术。二是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电视广播等广泛宣传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其中和洛阳电视台合作录制节目9期,洛阳农技推广公众号发表技术指导文章370篇。三是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分别于5月7-11日和13-17日召开2期共120人高素质农民小麦单产提升培训班,培训班采取“5天+8学时”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分为集中理论培训+线上学习以及外出观摩+实践研讨等部分,线上安排8个学时课程,每学时45分钟,线下学习为期5天,其中室内教学4天,外出观摩1天,学习内容围绕小麦单产提升的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设置课程,聘请的授课教师都是行内知名权威人士,专业水平高,知识前沿实用。通过培训一批种植大户,进一步提高大家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从而示范带动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促进我市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
全年共开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麦产业)、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带头人、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等各类市级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培训班5期,培育产业技术人才310名;与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共青团市委、市妇联等七部门联合,成功举办2024年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示范带动更多的优秀创业创新人才投身农业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