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基层动态 >
涧西区:五星同创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3-07-17 来源:洛阳日报 【字体: 分享到:

近年来,涧西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聚焦“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处”“关键点”,同心发力,共谋振兴,共绘一幅大美乡村新画卷。

res01_attpic_brief.jpg

抓好“关键人” 头雁领航助振兴

“以前我们这儿都是土路,遇上下雨、下雪,道路就泥泞不堪。自从昌书记上任,社区经济发展了,铺上了水泥路,房屋也整修如新,日子越过越红火。”昌沟社区老党员位要军说道。

近年来,昌沟社区发生的这些“蝶变”,都离不开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昌敬锋这个“领头雁”。他带领乡亲们发展蜜薯、北京菊种植等特色农业,栽种2800余株花卉苗木,安装太阳能路灯120余盏,完成90余户居民家外墙改造……昌沟社区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笑意。

乡村要振兴,“头雁”是关键。近年来,涧西区依托“五星”支部创建,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头雁培优计划”,组织开展社区书记工作室常态化研学、“锋领涧西,争星晋级”社区党组织书记大比武、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头雁讲坛、社区书记优质课等活动80余期,并赴新安、洛宁、嵩县、宜阳、洛龙、老城等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切实提升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社区书记这一“关键人”的问题。

res04_attpic_brief.jpg

做好“关键事” 产业兴旺助振兴

“在这儿住几十年了,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家门口也能成为景区。”三岔口社区的居民张大爷高兴地说。近年来,三岔口社区党支部深挖资源禀赋、瞄准主导产业,通过学习先进、征集意见、问需群众,建设三岔口社区“山水隐庐·水云涧”项目。截至目前,星空露营地成功入选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首批露营推进地、2022年洛阳文旅新朝向之十大露营地,累计接待游客52.48万人次,成为我市近郊文旅网红打卡地,实现了乡村振兴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五星”支部创建的具体要求,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涧西区鼓励和指导各社区聚力“一村一品”,找准发展切入点,围绕规模化经营目标,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产业联盟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深入发展果蔬、菊花、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产业,以及近郊旅游和民宿经济,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助推“农家小产品”做成“富民大产业”,真正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寺沟社区蔬菜大棚田园综合体、昌沟社区万亩菊花基地、三岔口社区“山水隐庐·水云涧”微度假综合体……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已呈燎原之势,吸纳周边群众就业1000余人,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与群众增收致富齐头并进。

res07_attpic_brief.jpg

盯好“关键处” 阵地升级助振兴

“这‘零工之家’真不赖,以前找个活儿只能在外边苦等,现在挺好,在这里登记一下信息,活儿很快就找上门了。”刚从徐家营社区乡里中心找到工作的赵师傅竖起了大拇指。徐家营社区党总支围绕辖区零工找工难、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引入洛阳聘多多人力资源公司、龙华技校、丽媛家政等进行运营,设置“零工之家”就业服务项目,为辖区居民打造全链条“保姆式”的就业服务平台,帮助4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持证上岗。

涧西区紧盯市委乡村振兴“4+2”重点任务,深化“行政弱化、服务强化、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工作理念,通过问需于民,收集养老托幼、文体娱乐等8大类1200余条意见建议,在拓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43个涉农社区逐一摸排,区分“示范类、规范类、攻坚类”3个类别,将乡里中心建设与城市提质片区化改造、产业项目、村容村貌等同步谋划建设,打造了大营社区、徐家营社区等一批集党务政务服务、养老托幼、卫生保健、技能培训、便民商务、产业服务、乡邻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圈,真正实现了阵地建到群众家门口、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提质社区公共服务,创新“公益+市场化运营”模式,引入西城十二咖、丽媛家政等进行专业化运营,为群众提供养老助餐、幼儿早教、技能培训、健身娱乐等专业服务4300余次。

res10_attpic_brief.jpg

谋好“关键点” 群策群力助振兴

一把剪刀、一把推子、一个梳子、一块围布……近日,在大营社区乡里中心理发室内,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的阮晶晶正用娴熟的技术为60岁以上老人义务理发,在炎炎夏日为他们送去清爽和舒适,传递温暖和关爱。

为破解人心怎么聚、矛盾怎么解、风气怎么树等乡村治理难题,涧西区创新“党组织引领+社区主导、党员示范、群众主体”的“1+3”乡村治理模式,动员自治组织、自乐组织、志愿组织“三自”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工作,在全区营造出“基层创建、户户争先、党群参与、人人受益”的浓厚创建氛围。截至目前,全区“红白理事会”“和事佬调解队”“邻里帮帮团”等400余个“三自”组织已成功向公益型、服务型、治理型社会组织转变,开展爱心义诊、义务理发等公益活动和公益微创投、庭院革命等“微改造”项目,解决移风易俗、矛盾调解等群众身边事1100余项,惠及群众3.5万余人,基本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

责任编辑:凡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