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三农要闻 >
【全国百名记者看洛阳乡村振兴】河南嵩县:致富路上“牛气冲天”

发布时间:2023-09-06 来源:河南日报 【字体: 分享到:

把分散的牛聚拢在一起,由专业技术人员喂养、防疫,保证了养殖质量和效益,“养殖户”“坐等收钱”。

豫西洛阳嵩县探索的这种养殖模式有个新鲜形象的名字:“托牛”,养殖场叫“托牛所”。

“我现在是‘甩手掌柜’!”嵩县德亭镇杨村,养牛户石旭峰说,与传统的养牛相比,现在最大的特点就是“养牛不见牛”。

今年年初,石旭峰用5万元帮扶资金购买了4头小牛,托养在村子的德亭肉牛养殖基地,他仍旧跑运输挣“大钱”。牛出栏后,石旭峰可保底分红4000元。

这一举双得的美气事儿可不是石旭峰独有,在德亭,把小牛放在“托牛所”的有120余户,总数量550余头。

“托牛所”是嵩县落实河南省“两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8月初,在河南省肉牛产业发展大会上,嵩县“托牛所”模式作为河南牛产业发展“五大模式”之一,在全省推广。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腹地,是省重点扶持的40个养牛大县之一。养牛可不是“吹牛”,那得功夫“牛”、措施“牛”,才能产业“牛”、赚钱“牛”!

为此,嵩县出台“牛十条”,让群众想养。“牛十条”,即支持养牛产业发展十条措施。嵩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覆盖养殖到交易的全过程。

投放“养牛贷”。注资10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和应急续贷资金池,采用“政银担”模式,推出惠农e贷、金牛贷等金融产品,对一般农户、经营主体分别提供30万元以下、200万元以下信用贷款,让群众能养。

激活“牛机制”。探索完善“村集体+托牛所+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托牛所+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机制,采取集体经济“资产入股”分红,农户“1000元兜底保障、2:8或3:7”等分红办法,带群众多养。

建强“牛团队”。聘请4名全省“两牛”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遴选5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200名防疫骨干组建专家服务团队,提供冻精配种、胚胎移植、疫病防控等指导服务,为牛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让群众会养。

嵩县还引进了“山厚牧业”3000头肉牛养殖项目、“慧圆牛业”500头肉牛养殖项目、“澳珠科技”500亩优质牧草种植项目。为延伸产业链条,谋划在田湖镇2万吨肉食品加工厂、德亭镇肉牛屠宰加工厂建设,将拉长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闫庄镇闫庄村,还建起了河南最大、国内知名的交易市场,传统民间交易方式“袖里定价”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黄牛经纪人(交易员)50余人,从事牛贩、育肥、运输的600余人,年交易肉牛5万头,交易额6亿元。

9月6日,嵩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平敏介绍说,目前嵩县牛饲养总量12.15万头,建成“托牛所”153个,培育万头以上养牛示范乡镇7个,千头以上养牛示范村40个,带动3.8万农户户均增收1.5万元。

牵住“牛鼻子”、做强牛产业、做好牛服务、壮大牛经济、蹚出“牛路子”、过上“牛日子”。

嵩县农民致富路上“牛气冲天”。



责任编辑:凡玫